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记者许晓青、吴霞、孙丽萍)6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以中国智慧把握电影新风口——从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管窥未来》的报道。
展映影片511部,放映场次1745场,观众46万多人次,第一次实现5G+4K金爵盛典直播,以新技术迎接新风口;第一次启动“SIFF ASIA”构架,全方位服务亚洲电影产业和电影人,第一次把“电影学堂”搬进电影节……为期10天的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4日落下帷幕。
电影节上,密集的论坛、展映、发布会等,带来了中外专业人士和热心观众的各种追问——电影的未来将会怎样?那些丰富的作品、如潮的人流,似乎已在作答。从这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人们可以找到一些充满中国智慧的应答。
(小标题)短视频来“敲门”,传统电影如何来“开门”?
从大银幕到小屏幕,从剧情长片到真人短片和动画短片,从横屏到竖屏……当大街小巷捧着手机的人们沉浸在“抖”起来、“晃一晃”的短视频中,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走进电影院?
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恰逢国内大型网络视频平台——爱奇艺宣布其付费会员首次突破1亿,小屏幕用户正在带来更多流量和商业价值。显然,人类视觉艺术领域层出不穷的新载体,正在挑战拥有120多年历史的传统电影。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达8.29亿,手机网民达8.17亿。而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首次突破600亿元,城市院线观影人次超过17亿。
按此推算,中国人每人每年走进影院看大约不到2场电影,而人们日常从手机移动端观看短视频的频率则可能更高。
今天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看电影?每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无法阻挡的超高人气,似乎已经回答了问题。即使在梅雨时节,不得不顶风冒雨而来,观众依然对走进影院看电影充满热情。
6月8日,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启线上售票,1分钟后系统显示4万多张电影票已售出;30分钟后,售出逾20万张。购票者不仅来自上海,而是来自全国各地。以电影节主会场上海影城为例,10天共展映193场影片,其中133场满场。淘票票影评区,一名“80后”影迷留言,“电影院的仪式感一点都不能少。”
自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起,奖项评比出现了真人短片和动画短片环节。而在此之前,“手机电影节”已持续举办多年。
今天,如果你是一名短视频制作的爱好者,通往“金爵”之路同样可期。
“上海国际电影节向短视频爱好者和优秀制作团队敞开大门。”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傅文霞说。今年起,电影节启动构建了以互联网短视频创作为起点的“第一级阶梯”。电影节联合上海专业影视院校和短视频平台,广泛挖掘优秀内容和优质人才,因此有了本届电影节的特别单元——短视频“探索”单元,从短视频制作,到金爵短片创作和创投训练营,再到电影项目创投、亚洲新人奖、金爵奖,上升通道完全打开。
(小标题)票房“爬坡过坎”,电影节如何为电影注入新动能?
根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提供的数据,截至5月31日,2019年总票房为270.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1%。
“面对票房波动,电影人不能原地踏步!”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兼腾讯影业董事长任宇昕在电影节期间对记者说,电影产业发展不能只盯住票房,而是要从更宏大的发展方向考量,事实上,票房“爬坡过坎”,恰恰证明了中国影视行业迎来了高质量内容的“涨潮期”。
摆脱对票房的“数字焦虑”,更加专注于电影的内容生产和故事本身,中国电影“国家队”在电影节期间纷纷亮出新招。中影股份公布了《百万雄师》《上海堡垒》等新片,上影集团则推出《攀登者》,华夏电影发行公司推出力作《我和我的祖国》。民营“军团”也是你追我赶,《解放了》《决胜时刻》《烈火英雄》《中国机长》《天火》等剧组纷纷亮相。
在电影节特设的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今年12部入围影片彰显国产电影新实力。丰富多彩的蒙古族、哈萨克族、鄂温克族题材影片,讲述老百姓的亲情、爱情、友情,刻画细腻、感人至深。呈现午夜代驾司机工作和生活现状、艾滋病治疗中的医患关系等现实题材作品,更是让人点赞叫好。其中部分作品也将在2019年下半年进入商业院线放映。
“行业的硬通货,要靠作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观众认可的是电影里的好故事、好人物。”中影股份总经理江平说。
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企业和电影人开始意识到,讲好中国故事,还要依靠“科技+文化”的协同配合。
本届电影节期间,探索“科技+文化”的新趋势,取得多项新成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牵头多家单位,首次实现了5G环境下4K超高清的金爵盛典直播,受到观众好评。又比如,在电影展映中,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推出杜比、IMAX、VR、Real D等多种新兴技术的观影体验放映,共同组成“新视野”单元,观众直呼大开眼界。
上海在打响国际电影节文化品牌同时,首次发布“科创影都”蓝图,依托“G60科创走廊”,松江区拟率先擦亮电影全产业链的金字招牌。浦东新区、虹口区等也相继围绕科幻电影举办主题活动,将《流浪地球》掀起的科幻热,化为追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这一届电影节,行业亮点频现,使人们对下半年的中国电影市场颇具信心和期盼。
(小标题)“小镇青年”如此爱电影,电影节又如何“孵出”大师?
中国电影家协会在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布《201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来自二三线城市的“小镇青年”是中国电影票房的消费主力。随着“小镇青年”的成长,25岁以上的男女对电影及其衍生产品的购买力也随之增强。
今天爱看电影的“小镇青年”,或许就是未来的电影人才。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今年将一场国际化的“电影课”完整地搬进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论坛现场。6月21日,《流浪地球》的制片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声音设计师、《荒野猎人》《云图》等的制片人齐聚一堂,聚焦的正是电影人才话题。
“电影人才的培养,不能只盯住演员和导演这两个职业。”《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在这场论坛上坦言。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蒋为民说,无论是美国、印度,还是中国,我们真正需要热爱电影的、可以脚踏实地并具有素养的人才。
除了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的“示范课”,今年电影节还新增“电影学堂”活动,让电影爱好者和莘莘学子,与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等零距离对话。在香港导演王家卫领衔的电影项目创投评选中,则有454个项目报名,被细分为青年电影、成熟电影、合拍片、制作中项目四大类,以提高其“孵化”的最大可能性。
经过20多年发展,已举办22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在走向风华正茂的盛年期。电影节是一片宽广的大舞台,其展示功能、聚焦功能、培育功能,既面向国内,更面向全球。
本届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各奖项评选中,媒体评委投票决定把“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女演员奖”颁发给电影《音乐家》中表现出色的哈萨克斯坦9岁小演员迪纳茨·努尔赛伊提。从“一带一路”沿线远道而来领奖的她激动落泪,她用稚嫩而真诚的童音,感谢电影节对她的支持。
“年轻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很重要,相信通过包括上海国际电影节与各专业院校合作‘孵化’,优秀人才无论身处哪里,都能助推全球电影产业的发展。”蒋为民点评。